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文艺界  >  文艺家协会  >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  协会活动
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民间文艺理论人才培训班在津举办
日期: 2025-07-25 09:39 稿源: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7月13日至18日,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民间文艺理论人才培训班在天津市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协、天津市文联、天津大学联合主办,天津民协、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位民间文艺理论研究骨干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现场

  7月14日上午,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楷夫,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赵华,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雷鸣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荣书琴主持,李昕、王楷夫、雷鸣分别致辞。

  李昕强调,要着力加强民间文艺理论人才建设,对深化民间文艺理论研究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把握时代脉搏,提升学术站位;要坚守人民立场,弘扬学术正气;要聚焦“两个结合”,服务发展大局。中国民协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推动民间文艺“活态传承”“创新转化”的引擎作用,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贡献智慧。

潘鲁生《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历程》

向云驹《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文艺发展方向》

安德明《民间文学与文化整体观》

程斯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基于对新时代伟大变革里程碑意义的深入领会》

荣书琴《民间文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分析》

朝戈金《民间文艺学新术语简介》

蒲娇《用脚步丈量大地:冯骥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与实践启示》

耿涵《民间文艺保护与创新转化关系研究》

张宇《泥人张彩塑中的审美变迁》

  培训期间,来自不同领域的9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中国文联潘鲁生从“新中国/新文艺热”“新时期/文化寻根”“新世纪/遗产保护”“新时代/‘两创’引领”四个时期详细介绍了民间文艺视野的发展历程;中国评协副主席向云驹探讨了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民间文艺发展方向;中国民协副主席安德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阐释了民间文学与文化整体观;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程斯宇对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新”作深度理解与探讨;荣书琴结合长期工作实践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分析了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朝戈金以丰富详实的理论和案例对民间文艺学新术语作具体剖析;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蒲娇结合冯骥才先生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冯骥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及实践启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英才副教授耿涵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思考剖析民艺创新转化的学理逻辑和实践逻辑;天津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从传统、近代、当代的角度分析了泥人张彩塑中的审美变迁。学员们认真听讲,与授课老师们积极互动,现场氛围热烈。

学员分组讨论

学员采用多样形式进行案例分享

  除专家授课外,本次培训班还安排了现场教学、案例交流等内容,学员们在深入领略津门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和认识。7月16日的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共同参观了天津博物馆、泥人张美术馆。7月17日的案例交流讨论环节,学员们以天津本地的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为研究对象,分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张惠玲,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馆员应姿,山东省民协副主席、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成福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学员们在交流互动中迸发灵感火花,为后续合作推动民间文艺发展积蓄动能。

结业式现场

学员代表宋娟发言

学员代表高蕾发言

学员代表邱婧发言

  7月18日上午,培训班举行结业仪式,由天津民协秘书长张书珍主持。学员代表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授宋娟、西安美院工艺美术系主任高蕾、暨南大学教授邱婧在结业式上分享了各自的心得和感悟。他们表示,本次培训课程丰富、师资雄厚,为学员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大家的理论素养。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出席结业式并讲话。她谈到,中国民协有着学术立会的传统,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员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位学员做知行合一的耕耘者、学科体系的筑基者、文明传承的点灯者,切实将培训所学知识转化为落实工作的实际能力,加强交流合作,在各自岗位上为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登记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联)法律顾问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
才华律师,魏涛律师,刘会云律师受托维护本刊(网)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津ICP备11005939号-1 技术支持:津云

天津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