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文艺界  >  要闻资讯  >  文联快讯
文化传承发展善作善成 创作更多津派文化作品
——专访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孟广禄
日期: 2024-09-29 16:42 稿源: 天津市文艺家服务中心

  

  访谈组:孟主席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天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这些是天津这座城市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独特的津派文化,蕴含着天津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和再创新辉煌的文化密码。您作为天津市文联主席,如何看待“津派文化”,天津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加强津派文化内涵的研究阐释,更好展现天津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为传承发展城市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推动文旅融合等作贡献?

  孟广禄: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自然结果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文化良性成长的自身要求,也是将当今世界建设为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今天我来到了武清,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坐落于大运河畔的武清,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把中央全会绘就的全景图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我们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找准天津定位、体现天津作为。同时要紧密结合天津实际,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篇章。同时,我们文艺工作者还要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我认为,文化是有长相的,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将文艺创作与运河文化相结合,推进文化发展。文化的发展不单单是每个人的发展,更是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们艺术从业者,要把人民主体地位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各领域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彰显出人民性意蕴。此外,我们应当更好地运用文化,助力我们民族的发展,推进天津的发展。经济让城市强大,文化让城市伟大,我们要充分发挥天津市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加强文艺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津派文化精品,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

  天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津派特点。天津市文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围绕文联“做人的工作”这个根本职责,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专业优势,指导文学家、艺术家提高专业水平,为天津市民创作更多更好呈现“津派文化”的作品。

  访谈组:近些年,您一直在京剧文化传承与推广方面努力,比如利用微博、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展示传统京剧的魅力。您觉得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新时代与新技术相结合是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利用新技术传播京剧与在剧院中欣赏京剧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规避这些问题为京剧传播与发展做出更好的努力?

  孟广禄:今年是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天津历史与大运河结伴同行,运河文化与天津文化紧密结合,培育了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情怀。网络平台为演员与观众搭建了一种“见不着却更亲近”的关系,我们一定要利用好网络平台的宣传。网络既广泛又包容,而且推广性非常强。我们一定要利用好网络做好文化推广,发挥文化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正能量的作用。近年来,抖音等新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并喜欢上传统文化,这是好事。现在很多年轻人,包括不少京剧演员、评剧演员,当然也包括各方面各曲种的演员,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展现出天津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面貌与风尚。用好直播新平台,点燃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为文化传承培育有生力量,这是更好推进天津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访谈组:现在有很多青少年观众表示在剧院里第一次听您的戏就喜欢上京剧,对此您怎么看?

  孟广禄:感谢观众们对我的抬爱,我深深地知道,自己在艺术表演上,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我也认识到,同行就是老师,截至今日,我仍不断地向我的师兄弟们、同行们学习。

  传统文化传播,事关社会进步与文明传承,只有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得到青年一代的喜爱与发扬,才能永葆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未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大放异彩!

  访谈组:当下,大家的感觉京剧作为“博物馆中的艺术”,传统规矩很多,从京剧表演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您觉得这是对演员的束缚吗?作为京剧艺术创作者,您能否结合您的代表剧目《郑和下西洋》谈一谈京剧的继承与创新?

  孟广禄: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文艺的方向和道路,号召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软实力。作为京剧表演工作者,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担当文化使命,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多年的舞台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京剧不仅是传统的艺术,更是时代的艺术,必须跟上时代、融入时代精神,才能通过“活态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规矩不应是对演员的一种束缚,而是一个奠基的基石。作为一个京剧演员,我始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块基石,我们当代人站在这块基石上,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努力向前和向上,不能向下或倒退。文化的创新要“跪地上学古人,站起来学时代”,更好地推进文化的发展,用我们现代的思想和技术手段来满足现代的年轻人在文化上的需求。

  我因《郑和下西洋》这部戏得了两度梅花奖,这部戏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是“一带一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至今已经十余年了,《郑和下西洋》戏中有一句唱词“乐与邻邦共通商”,正是反映了“一带一路”的思想,即包容和共享共赢的思想。

  戏曲不单单是听觉的艺术,而且也要有视觉的享受。所以我们也在《郑和下西洋》这部戏中添加了交响乐、歌剧、音乐剧、舞剧等诸多艺术形式,这或许是一种戏剧创新的有益尝试吧。面对新时代、新技术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戏剧人也要寻找新的突破与升华,用我们的文化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天津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注:访谈组由天津市文艺家服务中心组成。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登记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联)法律顾问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
才华律师,魏涛律师,刘会云律师受托维护本刊(网)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津ICP备11005939号-1 技术支持:津云

天津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