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激发活力 提高文艺惠民实效——天津市和平区文联新时代工作创新发展思路 |
|
日期: 2022-08-26 12:50 |
稿源: 和平区文联 |
|
近年来,和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挥“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作用,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推动文化强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按照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和平区“两高三化”战略目标,瞄着建设基层文联标杆,立足职能,勇于探索。通过五会、五联、五文等举措,大力推进“一十百千万”文化实践活动。艺术创作佳作频出,文艺活动影响广泛,文艺惠民贴近基层,呈现出了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抓“五会”强队伍,把牢政治方向。加强文联队伍建设,首要的是建立建强各协会组织。自觉克服疫情影响,按照文联章程,圆满完成了协会换届,进一步加强了会员队伍建设。明确建会原则。努力做到以艺建会、依章治会、以民聚会、以德养会、以商助会。规范设置了作家、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民间文艺、戏剧9个艺术门类协会。协会按照文联章程,广泛征求宣传部门和广大会员意见,注重做好协商工作,严格组织实施。抓住换届重点。组织专门力量对会员从年龄、职业、艺术成就、作用发挥、社会反响、业内口碑等十个方面进行审核,广泛征求所在单位、居住社区意见,提出是否进会建议,实行末位淘汰制,进一步完善会员信息管理库。会员政治素质、艺术修养明显提高。加强政治引领。明确文联和协会要针对“三书四能”提高能力,要有书院功、有书香味、有书卷气;思想上受启发冒火花,传播上给知识做蜡烛,风尚上能引领当火炬,文化上助力量成明灯。设立主席学习日,坚持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各协会主席、秘书长和文联机关干部参加学习活动。通过编发《会员知情》,评选表彰会员活动,及时传达党的声音,通报文联动态,学习先进经验,讨论焦点问题,展现艺术成果,引领文艺潮流。
抓“五联”强服务,提高创作活力。通过联协会和会员、联社区群众、联社会活动、联重大任务、联各级机关等,着力推进各协会、会员,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投身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挖潜创作源泉,结合区内社区特点和群众需求,主动和街道、社区协商,让9个协会在社区挂牌“安家”,作为创作实践基地,严格落实基地使用要求,立足社区人文环境和社会发展动态,组织各类采风活动。同时,鼓励各协会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特色创作基地,拓展文艺志愿服务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组织“一十百千万”文化实践活动。每个协会每年要组织10项活动,做100件好事实事,覆盖居民群众达1000人,文联每年整体服务群众达10000人。积极引领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充分发挥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坚持走访调研,文联机关干部,分别担任各协会秘书。主席和处级干部带队,坚持每年至少一次,深入各协会会员所在单位、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及时听取意见,解决现实问题。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让他们感受到文艺之家的温暖。
抓“五文”出成果,发挥文艺力量。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利用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专业优势,指导文学艺术家提高专业水平,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发声平台,不断扩大优秀文艺作品供给,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用事业激励人才,用人才成就事业,切实在促进“文学出精品、文艺暖人心、文化强筋骨、文明促发展、文联鼓干劲”上下功夫。推出精品力作。围绕和平区“两高三化”战略和抗击疫情、招商引资、文明城区创建、人文历史等,组织专业人士专题创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适时编辑文学作品集。今年以来,先后出版了5部文学作品,开展首届书法、美术、篆刻网络展,60多件精品被国家级媒体选登,点击率上万人次。引领时代风尚,围绕中央和市、区要求,根据社会动态和群众呼声,注重捕捉社会焦点难点问题,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发声发力发效,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定期举办“文联课堂”,请文艺专家结合作品,发出时代声音,上精品文艺课,引领正确舆论方向。聘请优秀艺术家,参加区内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及时做好点评引导。切实让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滋养心灵。促进重大任务。围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百名书画家送“百福”进万家活动。创作出1000多幅优秀书画作品,慰问抗疫一线。为激发战胜疫情的信心,撰写了30多期反映抗疫的故事,组织微电影《春天里的歌声》剧本创作,讲述隔离点感人故事,反映和平温度,工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