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文艺界  >  文艺家协会  >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  协会活动
津门文化雅俗共赏
日期: 2012-03-19 10:38 稿源:

作者:崔锦

  天津地近京畿,很容易受到宫廷文化的影响。同时,天津又是一个交通便利的水陆码头,是南北文人往来京师的必经之地,以问津园、水西庄为代表的文人的雅集活动非常活跃。漕运枢纽的位置带动了天津商业的发展,无论巨商小贩皆纷纷来津从事商贸活动,因此,也聚集了各地的民间文化。可以说,天津文化包容着宫廷文化的影响,而文人文化、民间文化和东西洋文化也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长期以来,天津不但是南、北、东、西文化交流之地,同时,不同阶层的文化也在天津相互交融,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保持着各自的鲜明的风格特色,又在相互借鉴中获得发展。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中,民间文化在天津被“雅化”,宫廷文化被市民化,文人文化在天津被通俗化,从而使天津的文化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不同阶层共同喜爱的雅俗共赏的特色。

  在天津出现的这种文化现象比比皆是,可信手拈来。

  乾隆年间,天津诗人杨一崑,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在天津城东盐坨附近建凤楼书社,实际是向贫苦市民普及文化知识。十年的奋斗,“门徒日盛”,使当地“弦歌比户”,民风“由野而文”。杨一崑在接触市民阶层的同时,自己的文风中也融入了市民的情感和语言,写出了《天津论》、《皇会论》等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篇章。此外,樊彬的《津门小令》、崔旭的《津门百咏》也是既具文采又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

  同治年间,杨柳青年画作者高桐轩被召入宫为慈禧画像。后来,他的年画创作融人了宫廷画家如郎世宁,丁观鹏等人的画风,把宫廷建筑移入到作品中去,从其代表作如《瑞雪丰年》、《荷亭消夏》、《庆赏元宵》中可以看出天津民间年画从宫廷绘画中吸取了多少营养。作品既具民间年画的生动绚丽,又有宫廷美术的雍容华贵,深受人们的喜爱。清末,上海的文人画家钱慧安来津,为杨柳青年画创作了《南村访友》、《桃源问津》等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杨柳青年画构图饱满的特色,又一改民间年画对称的构图方法,使画面活泼新颖。钱慧安还把文人美术色彩淡雅、题诗落款等特色加入到民间年画创作中去,使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品既通俗又典雅,更加耐人寻味。

  清末,宝坻、三河、蓟县的艺人在天津演出对口彩唱形式的莲花落,后来,冀东艺人发展成三四名演员演出,并增添了蹦蹦跳跳的形体表演,形成了蹦蹦戏,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天津文人墨客以其低俗、有伤风化为由,联合呈请当局下令逐出津门。成兆才等人对蹦蹦戏加以改进,于民初以平腔梆子面貌再进天津。蹦蹦被天津文人文化强迫“雅化”。

  刘奎龄的作品以市民欣赏的逼真肖似为准绳,融入了毛片、画报等通俗美术及西方绘画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其作品既是中西画法的融合,也是文人审美情趣和市民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

  其他如泥人张彩塑、风筝、进宝斋刻纸、天津砖雕、天津木雕等民间美术品无一不被文人文化“雅化”,而东西方建筑文化也在这里碰撞。这种文化现象之所以出现在天津,是天津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特殊地理位置造就出来的。

(文章摘自《沽畔文耕录》崔锦著)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联)法律顾问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才华律师,魏涛律师,刘会云律师受托维护本刊(网)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津ICP备11005939号-1 技术支持:津云

天津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