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文艺界  >  文艺家协会  >  天津市杂技家协会  >  协会活动
“戏法”进校园传习系列活动之走进武汉
日期: 2019-04-04 16:42 稿源: 天津市杂协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天津市杂技团共同主办,天津市杂技家协会与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2019年国家级非遗项目“戏法”进校园传习系列活动在武汉举行。

    一身长袍、一张方桌,两人你来我往、妙语连珠,台下笑声一片……这不是相声,而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彩戏法。2019年3月26—27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戏法”传承人肖桂森与搭档、弟子们在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工业大学进行了专场讲座和精彩演出,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肖桂森1956年生于天津,16岁师承北派表演名家王殿英学习古彩戏法,后进入天津市杂技团,他擅长落活和手彩儿,手法娴熟、口彩相连。2010年,“中国古典戏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肖桂森是该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与西方的魔术不同,表演者数次故露“破绽”,甚至当众解析手法。肖桂森表示,中国古彩戏法有着2400年的历史,有独特的表演方式——不怕揭秘。魔术是外国的,戏法是中国的。魔术是突出“魔”字,而戏法是“戏”字当先,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戏法的魅力。魔术特别怕思维敏捷的观众,怕被揭秘,现在网上也有各种揭秘视频,让魔术效果大打折扣。而戏法不怕,表演者不想告诉观众的,观众看不透;想让观众知道的,就“抛出去”,看似演“漏”了,实则是引导观众“上当”、步步深入,最后在笑声中结束演出。这种与观众的互动,是戏法表演重要的部分,也是戏法不同于魔术的特色。“戏法戏法,游戏之法,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每个招式、每句台词都是经过师父的传授和自己多年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得让观众笑着看完,还参不透其中之法。”

    耍嘴皮子则是戏法的另一大特色。古彩戏法讲究“三分手七分口”,戏法艺术中的语言和表演同等重要,这也是天津为代表的北派戏法的重要风格,就是有包袱,能“使口”,要“口彩相连”,几句话下来,观众不知不觉就被领进去了。这不仅仅是背词那么简单,还要把握尺寸,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得卡住节奏”。

    今年“戏法”进校园传习活动将在全国七地展开巡演,武汉是其中重要的一站。肖桂森说:现在很多人只知魔术,不知道有中国戏法,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门珍贵的传统艺术永不失传,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戏法的神奇和魅力。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联)法律顾问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才华律师,魏涛律师,刘会云律师受托维护本刊(网)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津ICP备11005939号-1 技术支持:津云

天津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