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文艺界  >  名家新秀  >  艺术家风采
高尚的艺德 甜美的歌声
日期: 2018-10-17 10:37 稿源: 《人民音乐》1982年08期

    “辽阔的原野上,一簇白色的小花正在开放,秋风把它播种在这里,春天来了。它轻声为大自然歌唱。百灵不会对它吟咏,莺匆匆飞过它身旁,白色的小花,却愉快地为大地点缀着春装……”

    这是天津歌舞剧院歌唱家于淑珍演唱的《原野上的小花》中的词句。诗以言志,歌以传情,二十多年来,于淑珍也像原野上小花一样在党的阳光普照下,在百花丛中点缀着春装。她不媚俗,以甜美的歌声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不追名逐利,为人民的艺术事业勇于让台。

    她那高尚的艺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人们希望了解的问题。

    “我是五十年代党培养起来的文艺工作者。”于淑珍就是以这样质朴的语言,向来访者作自我介绍的。五十年代,这是中年人常回忆的时光:革命人生观的建立,专业知识的训练,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以及真挚的同志情谊……于淑珍也是这样,她在1956年参加天津市职工业余文艺会演时,以演唱一首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姑娘》而蜚声舞台。不久,她被调到天津歌舞剧院,成为一名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她深感自已之不足而格外勤奋好学。她钻研音乐理论,学习发声技巧,积极参加合唱排练,认真学习戏剧表演,一点一滴地积累专业知识。她演唱的《瞧情郎》、《对花》,以清新甜润的声音和朴实无华的表演,获得观众们的赞赏。

    1958年,于淑珍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只经过九天的排练就演出了歌剧《向秀丽》,她在这部歌剧中成功地塑造了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向秀丽的形象……当回顾这些往事时,于淑珍深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当时的总结会,同志们肯定了我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我的不足之处。那是在一句唱腔中,我随意地加了滑音,同志们热情和严肃的批评,使我终生难忘。从此我演唱任何作品都要求自己忠实于原作,从内容出发准确地润腔。”

    个人勤奋,领导严格要求,同志们热情帮助,使她健康地成长起来了。于淑珍演唱的《剪窗花》、《社员都是向阳花》、《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等歌曲,深受国内听众的喜爱,一些歌曲被录制唱片在国内外发行。

    于淑珍除担负独唱任务外,还先后在歌剧《向秀丽》《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煤店新工人》《宦娘》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不同人物的形象。这一系列的歌剧演出实践,不仅使她在歌唱表演、角色创造等艺术方面得到提高,而且从剧中的江雪琴,韩英等英雄形象中受到鼓舞和教育。她激动地说:“韩英唱到,生我是娘,教我是党,这是英雄成长的道路,也是我个人成长的过程,是党把我从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演员的,党和人民给了我艺术,我要把艺术还给人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十年动乱中,“四人帮”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极左思潮,于淑珍也受到冲击,她被指摘为“演唱没有无产阶级感情”。于淑珍没有被这貌似革命的言词所吓倒。她努力向河北梆子、影调等民间戏曲学习。以加强自已声音的力度。她学唱的河北梆子《杜鹃山》选段,博得内行人的承认和好评。她也曾为歌曲要不要抒情、怎样抒情而迷惘。在这关键时刻,是周总理“革命歌曲也要抒革命之情”的讲话拨亮了她心头之火。她精心选择,演唱了群众所喜爱的歌曲,如:赞颂新农村妇女形象的《李双双小唱》等,而鄙弃那些声嘶力竭的“造反”歌曲。她深有体会地说:“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不要为了个人得失而在艺术中表现自已。”

    “不要模仿,模仿不是艺术。”于淑珍不仅这样告诚青年演员,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凡是欣赏过于淑珍演唱的人们,都会感到她那清润的歌声婉而不嗲,秀而不媚,充满朝气,有如盛暑的山泉,清冽爽朗,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她主演的歌剧《宦娘》,唱腔委婉流畅,表演典雅雍容,说唱念做俱佳,很是动人。

    对一些新作品,她每每深入了解曲作的风格,尊重原作,并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再创作。许多作曲家都愿意与她合作,称赞她既能充分体现原作的构思,又能为原作增加光采。近年来,我国的乐风受到靡靡之音的污染,一些演出团体迫于经济压力,演员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模仿歌星的台风和演唱,用轻声、气声来博得部分观众廉价的掌声。也有些演员辍演,以待时日。于淑珍首先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想到自己的职责,决意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她坚持演唱思想健康,曲调欢快明朗,激励人们奋进向上的歌曲。在演唱风格上,她不追求华丽的服饰,喧嚣的音响和轻佻的台风,而是用优美的歌声、高尚的艺术情趣来感染观众。近年来她演唱的歌曲,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漓江谣》,鼓励人们拼搏进取的《幸福在明朝》,赞颂老一辈革命家的《军长挑粮上山来》和《纺车谣》,歌唱高尚情操的爱情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浪花啊浪花》、《泉水叮咚响》,以及赞颂科学家、教师、清洁工、子弟兵、农民、山区货郎等歌曲。有时,在节假日,她还主动到平炉车间、纱厂建筑工地、郊区为坚持生产的工人农民演唱,鼓舞群众建设四化的热情。

    二十多年来,党和人民给予于淑珍很大的荣誉。她被选为五届人大代表、天津音协副主席。但她不居功、不自傲,严格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像普通演员一样,怎样安排就怎样演唱,不争名次,不争荣誉,深得群众的信赖和爱戴。老同志称她为小于,青年同志尊称她为于老师……

    为帮助青年演员早日成材,她主动让台使关牧村担任压轴节目演唱的事迹,在天津歌舞剧院早已为大家所称赞。她的这一美德,经报刊宣传介绍后,于淑珍深感不安。她认为自己没有像宣传的那样,想得那么多、那么远,认为这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了解内情的同志向来访者介绍说:她的这些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来自平时。在演出中,她贯能容人、让人、团结人,在曲目安排上,如遇到和自己的曲目“撞车”时,则往往先让别人,而自已再另行安排曲目。于淑珍非常尊重别人的艺术劳动,在一次演出中,于淑珍的演唱受到热烈欢迎,多次返场和谢幕仍不能平息观众的激情,报幕员无法开口报幕,后面的老演员也无法出台,舞台监督一时也束手无策,而于淑珍却以谦逊尊敬之情挽着这位老演员出场,并向观众致意,取得观众谅解,使这位老演员得以顺利演唱,并受到观众同样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后,于淑珍还主动向这位老前辈致歉并取得谅解。

    二十多年来,于淑珍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以优美的歌声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声誉,被群众称为歌声美、心灵更美的优秀歌手。最近天津市召开表彰大会,授予于淑珍同志“心灵美的模范文艺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决定在全市文化艺术系统广泛开展学习她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的活动。面对这样崇高的荣誉,于淑珍深感不安,她表示:“心灵美这称号太重了,感到有压力。我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今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把压力变成动力,变成前进的力量……”(作者李羿 文章选自《人民音乐》1982年08期)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登记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联)法律顾问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
才华律师,魏涛律师,刘会云律师受托维护本刊(网)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津ICP备11005939号-1 技术支持:津云

天津文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