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文艺界  >  名家新秀  >  艺术家风采
嘛叫天津人的豁得出去——话说书法家张建会
日期: 2010-05-05 16:00 稿源: 本站原创


著名书法家张建会

    在天津卫,豁得出去是和豪爽、仗义、骨气、气节相联系的。当年,我津门的华世奎华七爷,是大清王朝唯一一位因书法写得好,而御赐内阁中书之职的。他铁骨铮铮,豁得出荣华富贵,托病辞官,来津以卖字为生,为我们留下“劝业场”“正兴德”等传世匾额。面对日本人的引诱,他掷地有声的一句:“咱豁得出去,不给添那个彩儿”,而坚拒伪满封他的官位。今日津门书坛,一位“毛头小子”张建会,也颇有此风骨,他是入选全国书法大展次数最多、获得正规专业奖项也最多的书界佼佼者。同时,也是一位重情重义、全都能豁得出去的天津汉子。

    想学本事就必须豁得出去  

    天津人常说这样一句话:“想豁得出去,就得有豁得出去的本事。”当今,在华夏书坛只有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举办的展览,才能称为是书法专业规格最高、评选最严格、也最具权威的专业性展览,俗称国展。入选国展两次,才有资格申请加入中国书协。一旦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就可以认定为国家级书法家。而今年50岁的张建会,入选国家大展就已达三十余次;获得的奖项数不胜数,被书坛誉为“得奖专业户”。

    张建会在27岁时,作品首次入选1987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书法大展。如此年轻入选国展,津门至今无人打破纪录。在当时,也实现了天津30岁以下书法家无人入选国展的零突破。从1992年开始,他又连续8届入选国展。1995年还成为天津市在第六届全国书法展中唯一的获奖者。

    他得的奖太多了,近年他不投稿了,也不给他奖了。为什么呢?因他被聘为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评委,而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所有评委的作品均不参评。

    豁得出去,就得有在各种场合都敢与人较量的本事。如2008年,浙江省要在“书圣”王羲之写下千古绝篇《兰亭序》之地,同中国书协共同举办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投资一千万元,在历届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中推选200人,然后选出42位顶尖书法家仿照东晋前贤,参加在绍兴会稽山举行的兰亭雅集活动。被选中者“大洋”丰厚,还量体裁衣为每位书法家制作了高档雅集服装。特别是在评选方法上,也别出心裁史无前例,每个省和直辖市只选一名书法家,最后天津得票最多的又是张建会,而且在42人的得票排名中,位居前10名。

    他的本事是怎么练出来的呢?小时候,别的孩子都去玩了,他就是练字。家中条件差,那时他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有一练字的书桌。买不起啊,全家住房面积仅有8平方米!他就趴在炕沿上写,膝盖磨破了,眼睛熬红了,仍是每日苦练。父亲心疼儿子,就捡了一块旧木板,锯成长方形放在家里唯一的一张床上当写字台。有限的零花钱只能买廉价的毛笔和墨汁,买不起宣纸、就四处寻找废报纸、包装纸。早点舍不得吃,存钱买字帖。当时2角8分钱才能买一张宣纸,为了这张纸,他瞒着母亲几天没吃早点,买来一张。在这张纸上写字,您知道他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构思多久才敢下笔吗?张建会初出茅庐,经过层层考试筛选,考进了天津市少年宫首期少年书法班,天津市青年宫首期青年书法班。先后师从宁书纶、孙伯翔、顾志新等先生。一年四季,他不停歇地奔波于书法课堂、学校和自己的家。舍不得坐公共汽车,炎热的夏天走得口干舌燥而从未奢望买一根冰糕。参加工作后,他进入了公安战线,但他学习书法的志向并没有受职业的影响。收入不高,但买字帖他豁得出去,《圣教序》、《史晨前后碑》、《书谱》等十几部经典法帖都是靠节衣缩食勒紧腰带买下的。《中国书法大辞典》出版了,他求知若渴,刚发下工资,就花48元购买了此书。欣喜之余才想到,一个月的工资仅剩下几元钱。在那个年代夫妇二人的工资,仅能维持3口之家的日常生活。没办法,那个月他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度日。

    参加工作进入了公安战线后不久,他又以“好苗子”被调入市公安局团委。时间不长,一批批好友就都得到提拔了,可他却三番五次要求辞官。2005年天津市文联拟将他调入天津书法家协会,当时我们唯一一个顾虑是,调动后要脱警服,工资待遇也得降。市公安局当时也不愿意放。他却使出浑身解数,办成了为自己降待遇的调动。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却如愿以偿地说:“为写字,我什么都豁得出去。”

    豁得出去的价值

    张建会豁得出去,可不仅仅是表现在他为一己之长的本事上。他有着明确的社会价值标准。天津市承办了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两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他当时在公安学校任教,但每次都主动来当志愿者。每次活动至少半年,自始至终乐此不疲。在志愿者岗位,干的是什么工作呢?不论你名气多大,每天都得跟着拆信封,登记作品,数万件来稿,累得抬不起头。还要发函回复,跑邮局、忙装裱、接电话、搞接待、看展位、校样书。没有节假日,早来晚走,没有一分钱补贴,还得无偿捐赠作品拉赞助。他是“拼命三郎”,豁得出去。

    调入书协并主持日常工作以来,张建会写字的时间倒比原先更少了。为了天津书协尽快多出人才,他常常睡不着觉,不豁出去能行吗!

    豁得出去的原则

    时下,常见为了赚钱而能豁得出去的人,而张建会却对金钱表现得有些麻木。有了名气,笔会邀请应接不暇。谁也想不到,他对外宣布了一条原则:所有笔会一律不参加。有人说他有病,半天笔会写不了几张字,来钱可观。也有人说他摆架子,谁请也不去。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他也需要钱,生活很简朴,稍有余款就买他喜爱的书。可他认为,赚钱影响他的工作和学习写字,练字的时间怎能让金钱迷眼呢?!

    但是,在情和义面前他可豁得出去,如抗击“非典”期间,许多人退避三舍唯恐躲之不及,而他真是豁个儿了,不顾危险多次深入第一线慰问医护人员,现场写书法,创作讴歌医护人员的诗词。为抗击“非典”,市文联组织创作、出版的国内第一部诗集是在一周之内问世的,其中就收录了他的作品。而且,他还在“义卖”捐赠中,献出了自己的10幅书法精品。

    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汶川地震,助残扶困,深入企业、农村慰问,资助甘肃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都能豁得出时间,而且绝不以应酬之作敷衍,豁得出自己精心创作的最得意的精品。

    1998年7月的一天,他突感腹痛难忍,大夫看了X光片说,可能是胰腺……长了东西,挤得肝脏异位。啊!他当然知道长了东西指的是什么,这让他震惊。赶忙又去另一家医院,大夫也劝他立即手术。这时,他接到孙其峰先生的电话,邀请他出席其在山东的展览和研讨会。而且告诉他,天津书法界只约了他一位。怎么办呢?他忘不了孙老在一次展览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后给予的鼓励。从此,常被叫到孙府耳提面命,从写字,到做人,使自己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这种情义怎么能忘呢?豁出去了,他对孙老隐瞒了病情,买了些止疼药上了飞机。……

    但张建会在忙活会务时,和人“打”起来了。原来是他发现新闻稿中,把自己的名字列入了孙其峰弟子名单中。他当然知道,能成为孙先生的弟子,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资格。但建会诚惶诚恐,他反复对撰稿人说:“自己的几位老师,都是孙其峰先生的弟子或晚辈,我只能是孙其峰学生的学生。到任何时候,我都不能跟教过我的老师把辈分搞乱了”。孙老知道后,更觉得教他是看准了。当晚,孙老不顾劳累把建会叫到房间说:“要学点国画,这对书法有好处……”说着便提笔给建会做画竹示范。随后又拿出两幅画,说:“这幅画的是晴竹,叶子朝上;这幅是雨竹,叶子朝下。都送给你吧。”

    张建会回津后做了手术,“老天爷”也在保佑这位有情有义、豁得出去的汉子,排除了癌症。他现在又以豁得出去的精神抓人才,抓队伍,拼搏在书协的岗位上……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登记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联)法律顾问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
才华律师,魏涛律师,刘会云律师受托维护本刊(网)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津ICP备11005939号-1 技术支持:津云

天津文艺界